2023年11月19日下午,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33号华东师范大学办公楼小礼堂召开了2023年上海市社联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合作项目——《智慧养老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青年学者论坛。此次会议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承办。
参加会议的有市社联学会处工作负责人廖思展,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叶维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仁耀教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学术部王鸣强,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MPA主任龚秀全教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曹艳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副教授雷妮,MPA中心张素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办副主任、副研究员崔开昌,国药康养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晓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社会保障系系主任戴建兵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郑钧耀,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布朗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李鲁蒙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下午2点,论坛开幕式准时开始,此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社会保障学研究所所长曹艳春教授主持,主办方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片区负责人廖思展、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叶维弘分别进行了开幕式致辞。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片区负责人廖思展首先对上海市社联做了简要介绍,她表示,社联是党和政府联系上海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作为上海市社联下属的学会之一,获得了最新一届的全国优秀学会荣誉,是非常优秀的学会,向来重视青年学者的力量与价值。她指出,智能养老背景下人才队伍的建设是近年来上海市社联与学会非常重视的研究议题,她代表上海市社联对上海市劳动和保障学会承办本次论坛表示了衷心感谢,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叶维弘首先对各位老师、同学抽出周末的休息时间来参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指出:我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尤为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障从兜底性基本要求向发展型转变,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远远跟不上这种需求,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通过开展本次论坛,集中优秀青年学者的智慧,为智慧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乃至我国养老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主题发言阶段,华东师范大学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教授、社会保障学研究所所长曹艳春对2023年上海市社联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合作项目《智慧养老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青年学者论坛的成果作了简要介绍。第一项成果是专著《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第二项成果是《智能养老社会治理数据库》,第三项成果是《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能力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这三项成果的内容丰厚详实,对于智能养老背景下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开展学术团体2023年度合作项目的成果体现。全书分为十章,内容分别为:阐述智能养老背景下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界定养老服务人才及其相关核心概念;介绍智能养老技术基础及其应用;构建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概况;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调查分析;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智能养老背景下国内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借鉴和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发展对策。智能养老社会治理专题数据库包含四个子数据库:智能养老需求调查数据、数字鸿沟数据库、社区老龄工作者培训调查数据集、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数据库,以上数据由华东师范大学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曹艳春教授主持,经过了问卷访谈设计、线上线下调查、汇总整理的数据,内容丰富,涉及智能养老需求、老年人对数字社会的了解和适应情况、老龄工作者培训、养老服务人才的情况。《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能力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原理;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能力素质指标体系构建;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能力素质指标权重确定;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能力素质综合模型构建。
第二位发言的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办副主任、副研究员崔开昌,他汇报的主题是《上海智能养老服务模式及路径研究》。他首先介绍了上海智能养老服务的现状、特征及条件,然后结合调研成果对上海智能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国内外的智能养老服务体系经验进行了总结借鉴,并进一步介绍了上海智能养老服务模式模拟仿真及实现路径研究,最后为上海智能养老服务的构建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建议。崔开昌老师认为,上海智能养老服务实现路径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计划。短期计划是:进行技术开发,完成配套设施基础建设。加强技术设计,基于线上、线下两个途径,执行养老服务项目,进行智能产品的开发,提升现代养老服务质量。包含智慧养老平台、系统的构建,智慧养老终端、APP等智能应用的开发,互联网应用普及等,主要提升智能养老的可行性,促使后期的制度推广。中期计划是:注重理念推广,实现资源跨区整合。在前一阶段试点运营期的基础上,把智慧养老服务建设的基础设施、智慧网络等相关成就进一步融合与发展,为智慧养老实现跨区整合及推广提供充分的保障。在智能养老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与加强回访监督制度建设,对于执行流程进行体系化、制度化运作。长期计划是:完善制度升级,促成联合智慧决策。对初具成效的智能养老模式进行科学评估,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智能养老理念;协调智慧养老模式在医院、养老机构等场景下的适用性;将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起来,加强数据的集成化与科学性,与医院等养老服务提供者进行数据共享,促进服务升级。上海智能养老服务构建的保障措施包括:首先,完善智能养老顶层设计,驱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其次,构建多维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智能养老资源有效整合。再次,完善智能养老供给机制,保障智能养老服务发展动力。第四,加强服务理念宣传力度,营造智能养老服务环境。
随后,国药康养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晓红围绕《智慧康养产业人才需求及发展新趋势》主题进行了发言。她首先对国药康养公司的愿景、战略价值等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国药康养在数智康养上的创新发展措施,包括医康养护一体化,实现康养服务闭环、构建数智康养平台,实现服务场景全覆盖等,最后她重点分析了企业在数智康养创新人才方面的培育,她指出国药康养实现了产学研深度结合,让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当前,新时代养老对康养人才需求旺盛,人才发展前景广阔;智慧康养人才培养往专业化、体系化发展,从以前单一的养老护理员培养向多层次人才体系培育发展,注重培养助浴师、认知症照护师、陪诊师、照护经理、老年营养师、老年心理咨询师和辅具租赁师。她希望国融健康能携手各高校和行业协会持续推进康养事业及人才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1个引领”,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战略为目标,引领中国康养产业人才培育高质量发展;“2个依托”,一是依托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性文件,二是依托国融健康数智康养人才教育平台,与各高校,集团下属各康复,护理养老服务机构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同培养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高素质专业人才。“3个结合”,产教结合、虚实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依托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并将企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职业技能大赛、技能等级证书结合,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完美转换。“4个服务”,一是服务集团内下属各养老服务机构,二是服务地方政府养老服务业提档升级的需要;三是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培育带动更多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四是服务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作为培养人才的标准,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学生就业率。
紧接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副教授戴建兵作了《智能养老背景下上海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主题汇报。戴老师首先对上海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戴建兵老师组织的调查共发放3500份问卷,剔除不完整或不准确的问题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32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2%。调查内容分为三个方面: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数量建设情况;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的结构优化情况;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权益保障建设成效。在成效方面,分析了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劳动权利保障情况、职业化建设情况和薪酬权益保障情况。目前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在数量、结构、技术水平等存在的问题包括:首先,数量方面供不应求。其次,结构方面存在失衡,表现为:偏女性化、偏高龄化和学历偏低。质量方面专业水平偏低,表现为: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技能偏低和养老服务经验不足。稳定方面人才流失严重,表现为三个方面:人才稳定性差、能力强者转业和人才储备不足。在宏观方面,政府政策保障不够完善,表现为:政策法律不够健全;行业标准尚待更规范;机构准入门槛高;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养老文化宣传不够。中观方面,养老行业吸引力不足。表现为:薪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技能要求过多和晋升空间小。微观方面,养老机构管理不够规范。表现为:合同签署不够规范;保险覆盖不全面;培训机制仍须健全;绩效评估不够合理和激励机制尚待完善。戴建兵老师对上海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丰富的政策与措施建议:首先,提出完善法规和政策,制定智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协同合作管理框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智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和政策,二是制定智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发展中长期规划,三是建设智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管理框架。其次,明确智能养老服务行业标准与准入条件,提高智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措施包括:明确智能养老服务行业标准与准入条件、规范智能养老服务人才能力素质测评,提高智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能力素质。第三规范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绩效评估机制,完善智能养老服务人才奖惩晋升制度。包括五个方面的措施建议:构建科学合理的智能养老服务人才绩效评估机制;完善智能养老服务人才晋升机制,打通晋升渠道;完善智能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措施;完善智能养老服务人才以奖代补制度;规范惩罚制度,建立“失德黑名单”。第四,健全智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和专业建设制度,强化“机构-院校-企业”联合培养。包括二个方面的措施建议:健全智能养老服务人才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大智能养老服务人才相关专业建设。第五,建立智能养老服务人才信息系统,加强数字治理。包括五个方面的措施建议: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构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设计;培训与考核体系设计;保健与激励体系设计;各板块体系间的协同治理。最后,建议加强智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训。包括五个方面的措施建议:优化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方式;优化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分层分级课程体制和学分制度;加强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激励;“养成计划”与职业发展相结合;设立培训网站、APP或微信公众号。
第五位发言的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布朗学院的李鲁蒙同学,他汇报的主题是《老年安宁疗护的服务智慧化与人力智能化——基于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李鲁蒙同学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对智慧安宁疗护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深度剖析了我国安宁疗护存在的不足并且从老年安宁疗护服务的人力资源智能化方面提出了四个优化方向;展示了研究结论并对老年安宁疗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李鲁蒙同学建议:一是减轻照护负担,将智能家居嵌入安宁疗护,将“24小时陪护”转化为“智能化动态支持”,保证支持质量的情况下,减轻机构和家庭照护者负担。二是优化人力成本效益,通过远程线上教育开发,增强安宁疗护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连贯性与可及性,降低成本;远程医疗和智能服务应用系统,拓展安宁疗护服务在医院外场景的服务可及性,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服务效益。三是精准改善服务质量,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应用,精准识别患者状态和需求,降低人力工作的主管偏差性,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质量。四是优化服务管理流程,通过将人工智能、数字健康和智慧化信息平台技术应用于患者识别与评估、预先护理计划制定、住院管理、死亡期预测等领域,提高人力资源效率,优化管理流程,从“人力管理”转向“智能化人力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的郑钧耀博士对《智慧养老视角下认知障碍友好型社区与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汇报。首先,郑钧耀博士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政策意涵并以此提出两个问题;其次,总结了国外相关认知症行动计划及社区实践;接着详细探讨了上海市认知障碍友好型社区政策以及社区实践经验并对上海市认知友好型社区建设提出几点不足;最后,总结了智慧养老视角下加强认知障碍友好型社区与人才队伍的建议。郑钧耀博士建议:一是推广智慧养老应用和服务,在社区内普及智慧养老相关应用和服务,如智能穿戴设备、在线健康咨询、虚拟社交平台等,以提高老年人对这些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率。二是发展智能化照护工具的操作培训,对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提供智能设备和应用的操作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协助老年人使用这些工具,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三是融合数字技术,建立远程专业咨询团队。结合智慧养老技术,如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系统等。四是多学科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数字平台,建立医疗、护理、心理、康复等多学科领域人才的培养和交流的信息平台,通过提供综合培训,培养能够全面应对认知障碍挑战的专业人才。五是加强社校合作。鼓励医疗、护理、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提早积累经验。六是建立志愿者与专业人员合作模式。系统培训志愿者,使其能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为社区内认知障碍人群提供基础支持和服务。建立多元化团队,志愿者与专业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关系,通过志愿者提供的社区支持补充专业服务。
第七位发言的是华东师范大学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的师玉丽同学,师玉丽同学汇报的主题是《智能养老背景下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优化研究》。师玉丽同学首先介绍了研究内容、意义及思路,通过文本分析确定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分析框架;其次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脉络及关键变化进行分析,从机构、资源、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展开;接着,详细分析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师同学为未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提出了优化建议。智能引领方面,加强老年人健康数据库建设、相关医疗办公设备建设和智能化系统建设。制度配套方面,优化政府发力角度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引入社会力量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完善联合养老机制优化分工协作模式,积极展开宣传推广改变传统社会观念。人才支撑方面,开展护理人才储备梯队建设,制定和完善职业地位提升计划。
最后发言的是华东师范大学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的牛鹏皓同学。牛鹏皓同学围绕《智能养老技术基础及应用》进行了汇报。首先,牛鹏皓同学从物联网、大数据、元宇宙、机器人及ChatGPT五个层面介绍了智能养老技术基础;其次,他阐述了智能养老技术应用领域包括十个方面:智能生活照料、智能医疗健康、智能精神慰藉、智能助学体验、智能社交助力、智能购物娱乐、智能安全保障、智能亲情助手、智能用老助推和智能监督管理。最后,他汇报总结了智能养老技术对养老服务人才的新要求以及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路径。智能养老技术对养老服务人才的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技术能力方面:养老服务人才需要具备智能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方面:养老服务人才需要具备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沟通技巧方面:养老服务人才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终身学习方面:养老服务人才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随身更新;专业知识方面:养老服务人才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医疗、心理知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路径包括:教育与培训;实习与实践机会;终身学习;职业发展路径设计;认可和激励。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仁耀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首先,钟教授提到我国目前养老服务现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智能养老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弥补了当前部分养老漏洞,但仍存在人员缺少、讨论不足等问题,钟教授倡导养老学界与高科技、产品公司应当联合起来,促进养老服务更好的发展;其次,钟教授在肯定智能养老优势的同时更强调了重视智能养老的弊端,他认为智能产品在某些方面是无法替代人工的,将来在发展智能养老服务同时要思考如何与人工养老进行有机结合。最后,钟教授呼吁更多的青年学者研究学习,促进养老学界的繁荣发展。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东理工大学 MPA 主任、社会与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app龚秀全教授阐述了目前我国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变高、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步提高,因而对智慧养老提出以下几点质疑:一是伦理问题,智能化基于老年人的需求还是强行给予。二是智能鸿沟导致一种新的不平等。三是养老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傻瓜化、大众化、亲民化;龚教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智慧养老要配合人才培养,要有感情的参与进去而不是仅仅靠科技智能。二是智慧养老需要专业的人才,它可以替代部分人才,但对照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应提高;三是壮大志愿人才服务人才队伍,让每个人都参与进去。最后,龚教授肯定了智能养老,但是研究远远不足,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他认为我们应当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核心,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在历经一个下午的研讨交流后,大会也接近尾声,此次会议中,参会的专家学者也都各抒己见,围绕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智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大会在各位老师与同学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